综艺与公益结合之困:《小小的勇气》翻车引发的思考

日期:2025-05-06 09:30:51 / 人气:8


在5月1日的音乐节活动上,赵露思酷飒唱跳,与4个月前病痛折磨的她形成鲜明对比,这本该是令人欣喜的变化,然而“声讨”模式却再次开启。《小小的勇气》停播风波未平,舆论对赵露思的“审判”仍在继续。

《小小的勇气》翻车探因
这档节目最初是以旅行体验为载体的慢综艺,却在宣传营销中,拿“零片酬公益行”“非遗保护明星志愿者”作噱头。叠加赵露思本身的公关危机,最终引发不合理舆情预期。“内娱活人”滤镜撞上“苦难消费”质疑,“明星治愈之旅”变成“阶级傲慢”的放大镜,这不仅是节目成败问题,更折射出公益综艺在娱乐化与公益性之间艰难平衡的现状。

从节目类型漂移来看,《小小的勇气》定位模糊。宣传时强调公益,实际内容却偏向娱乐化,与宣传的“非遗保护”“山区帮扶”标签严重不符。赵露思本人也被质疑“作秀”“阶级优越感”,她佩戴奢侈品、与村民互动方式等细节引发争议。这反映出节目在制作和宣传过程中,未能协调好公益与娱乐的关系,导致观众期待错位。

公益综艺的天然矛盾
公益强调关注社会问题、传递公共价值,具有“去个人化”的使命;而明星综艺本质是争夺注意力,通过放大明星个人特质制造戏剧冲突吸引观众。这种属性对冲,使公益与综艺结合之初就埋下问题种子,节目陷入“身份困惑”,开启“集体主义”和“个人秀场”的内容拉锯战。

过往节目中,强娱乐属性的综艺如《奔跑吧》《极限挑战》等,在部分期数融入公益主题,但核心看点仍围绕明星游戏竞技和话题展开,公益内容多在场下。而慢综艺如《忘不了餐厅》《我们在行动》深度结合公益,却面临缺乏叙事张力、情节爆点等问题,娱乐感染力低,难以吸引更多观众。

成功案例的经验借鉴
黄晓明、胡歌等明星长期投身公益,在节目中展现真实行动,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益,避免了“明星公益=营销套路”的刻板印象。《种地吧》把农业生产全过程作为节目主线,公益成果自然产生,没有刻意煽情。这种“内容即公益”的制作逻辑,让节目脱离口号式宣传,通过点滴细节筑造明星与公益之间的桥梁。《云上的小店》中,艺人以平视视角参与村民生活,感受真挚淳朴的邻里情谊,放下“救赎者”姿态,催生深刻情感共振。

综艺与公益结合的正确方向
公益不能当作营销工具,明星要真干活别作秀,节目内容要与公益深度结合而非贴标签。赵露思团队既想用公益立人设,又放不下明星光环,结果两边不讨好。《小小的勇气》式的错位营销应逐渐退场,真正扎根内容、尊重公益本质的作品,才能在舆论场中赢得长久生命力。娱乐工业的营销逻辑需从“短平快”的流量收割转向“深且久”的价值建构,实现娱乐与公益的理想“联姻”。

作者:汇丰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汇丰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