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绮珊献唱《南京照相馆》片尾曲:用《永远的微笑》定格动荡年代的温情

日期:2025-07-25 18:03:10 / 人气:25


《南京照相馆》今日发布片尾曲《永远的微笑》MV,这首诞生于 1940 年的经典老歌经黄绮珊重新演绎,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将动荡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娓娓道来。MV 中暗房红光摇曳,一张张被定格的笑脸在底片上浮现,与电影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真实罪证影像的沉重背景形成呼应,用温情与力量为即将上映的影片铺垫情感基调。
老歌新唱: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黄绮珊对《永远的微笑》的重新演绎,赋予了这首经典老歌新的生命力。原版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 1940 年,本身就承载着特殊年代的情感记忆;而黄绮珊以其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在保留原作温情内核的同时,注入了更饱满的情感张力。她的演唱没有刻意炫技,却用细腻的声线传递出 “于苦难中见温情” 的力量,让听众在旋律中感受到动荡年代里人们对幸福的珍视与坚守。
这种 “老歌新唱” 的方式,巧妙实现了时空对话。1940 年的旋律与当下的演绎碰撞,既唤醒了观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又让年轻一代通过熟悉的嗓音接触经典,完成情感的代际传递。正如电影试图通过照相馆的故事连接过去与现在,这首片尾曲也成为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让 “永远的微笑” 这一主题在不同年代都能引发共鸣。
MV 叙事:暗房里的记忆与守护
MV 以极具氛围感的叙事方式,将电影核心主题可视化。开篇从阿昌(刘昊然 饰)、老金(王骁 饰)等人在暗房的对话切入,红光摇曳的暗房里,一张张底片在显影液中逐渐清晰,那些被定格的全家团聚、亲友欢笑的幸福瞬间依次浮现。这些画面不仅是对 “永远的微笑” 的具象化呈现,更暗藏深意 —— 照相馆众人守护的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底片,更是战火中险些被摧毁的记忆,是苦难里不曾熄灭的希望。
“暗房” 这一意象的选择尤为精妙。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暗房既是冲洗照片的场所,更是保存记忆的 “安全屋”。底片上的笑脸在红光中缓缓显影的过程,恰似历史记忆在时光中被重新打捞、珍视的过程。MV 中 “守护底片即守护微笑” 的隐喻,与电影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背景形成对照,凸显出在残酷历史中,“记录” 与 “守护” 本身就是一种反抗与坚守。
电影底色:真实历史中的温情力量
《南京照相馆》的厚重底色为这首片尾曲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电影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真实罪证影像,聚焦于照相馆这一特殊空间,通过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等主演的群像故事,展现普通人在战火中对 “微笑” 与 “记忆” 的守护。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让宏大的历史主题通过具体的人物情感落地,更易引发观众共情。
黄绮珊演唱的《永远的微笑》,恰是这种 “以温情抗苦难” 叙事的听觉延伸。歌曲中没有直接控诉战争的残酷,却通过对 “微笑” 的歌颂,反衬出和平的珍贵;没有直白的历史说教,却让听众在旋律中感受到 “守护记忆” 的意义。这种情感表达与电影的创作理念高度契合 —— 用真挚情感连接历史与当下,让观众在感动中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
上映期待:预售中的情感共鸣
随着片尾曲 MV 的发布,电影《南京照相馆》的预售正在火热进行中,7 月 25 日全国上映的消息也让观众期待值升温。作为一部聚焦历史记忆的作品,它既承载着铭记历史的责任,又通过 “微笑”“守护” 等温暖主题传递正能量。黄绮珊的献唱无疑为电影增添了情感砝码,不少观众表示 “听完片尾曲更想去影院感受那份温情与力量”。
从 MV 中曝光的片段和歌曲传递的情感来看,电影有望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之间找到平衡。它没有刻意渲染苦难,而是通过普通人的故事、被守护的底片、永不褪色的微笑,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理解历史的重量。这种创作方式或许能让更多年轻观众愿意走进影院,在光影中与那段历史对话。
结语:微笑永存,记忆不朽
黄绮珊献唱的《永远的微笑》,不仅是《南京照相馆》的片尾曲,更是一首跨越时空的情感宣言。它用老歌新唱的方式连接过去与现在,用 MV 的暗房叙事具象化 “守护记忆” 的主题,最终服务于电影 “在苦难中见温情,在记忆中守希望” 的核心表达。
当旋律响起,暗房里的笑脸缓缓显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动荡年代的幸福瞬间,更是人类面对苦难时不曾熄灭的精神微光。正如电影所传递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真挚的情感、温暖的记忆、永远的微笑,都值得被用心守护。7 月 25 日,走进影院,在光影与歌声中,感受这份穿越时空的温情与力量。  

作者:汇丰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汇丰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