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市场下跌,欧洲财政问题是主因

日期:2025-09-04 16:42:51 / 人气:5


近期,不少投资者都在询问“美股最近几天为何大跌”,实际上,这并非美股独自的困境,全球大部分资本市场都出现了下跌行情。解释市场的短期波动,向来是件费力却不一定讨好,有时甚至没太大必要的事。不过,这一次我们似乎能找到一个较为明确的解释:英国财政问题严峻,而这只是整个欧洲财政问题的一个缩影(尽管英国早已脱欧,但在经济和金融层面的关联性上,它仍是“欧洲”的一部分)。

英国财政问题引发连锁反应

英国财政大臣承认财政缺口依旧巨大,必须进一步加税。此消息一出,市场立刻有了反应,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应声下跌了1%;英国三十年期国债利率飙升至惊人的5.7%,十年期国债利率也上升至4.8%。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所有欧洲资产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抛售,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未能独善其身。

这充分体现了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种认为美国能通过欧洲的损失而受益的观点,不过是部分非财经专业的媒体或博主为了吸引眼球而贩卖的观点罢了。

欧洲主要国家财政状况堪忧

全球分析师和投资者逐渐意识到,除德国外,欧洲主要国家的财政状况都不容乐观。英国和法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均已飙升到5%以上;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国债占GDP的比重均上升到了100%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德国始终维持着顽强的财政纪律,基本抵御住了举债扩张财政的诱惑,这或许正是欧元区经济至今尚未全面崩溃的根本原因。

为何对欧洲财政问题更为担忧

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与美债优势

有人可能会问,欧洲各国的财政状况并不比美国更差,甚至在某些方面比美国还好一点,那为什么担心美国的人很少,担心欧洲的人却很多呢?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地位不可动摇,欧元与之相比也难以望其项背。美国国债占GDP的比重,以及国债利息占财政预算的比重,均大幅超过了英国,但奇怪的是,没有人担心下一期美债卖不出去(少数阴谋论博主除外),反而有很多人担心英债卖不出去。大家默认美联储降息会大幅降低美国的借贷成本,只需要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美国的财政状况就能有所好转。历史也一再证明,美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并没有对美国的国家信用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其次,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美国近期的经济增速远远高于欧洲主要国家。准确地说,自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GDP增速、真实工资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指标,就持续大幅高于英国和主要欧元区国家。虽然美国人也对自己的经济形势有不少抱怨,但与欧洲相比,他们的生活水平至少还算过得去,甚至让欧洲人羡慕。

美国对财政问题的应对思路

德国通过维持良好的财政纪律,避免了财政危机,但代价是经济几乎零增长;而其他欧洲国家既没有维持财政纪律,又未能实现经济增长。

这也是本届美国国会和白宫强推“大漂亮法案”(OBBBA)的原因,他们相信减税和财政补贴带来的经济增长,能够在长期抵消赤字。这种做法在1980 - 1990年代就曾出现过,里根总统坚持认为减税、提高国防预算、降低财政赤字这三件事可以同时做到,不过当时老布什称其为“巫毒经济学”(Voodoonomics)。在里根和老布什的总统任期内,这三件事确实没有同时实现;但在克林顿任期内,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抵消了全部赤字并制造了巨大的财政盈余,甚至让美国政府一度考虑清偿全部国债。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种做法能成功。马斯克与白宫分道扬镳,就是因为他坚信美国当前的财政问题必须通过减少赤字来解决,要么加税,要么削减开支,要么两者同时进行。无论在国会山还是华尔街,呼吁美国进行财政紧缩的力量一直存在,只是目前暂时被压制而已。如果欧洲的财政问题愈演愈烈,相信投资者会更加关心美国的财政问题。

欧洲财政问题的深层困境

国防开支压力巨大

很多人认为,欧洲各国的财政问题似乎远不如美国严重,只要从现在开始勒紧裤腰带,问题还是能解决的。然而,从今年年初开始,这种想法不再成立,因为欧洲各国“勒紧裤腰带”的空间已经大大缩小,其主要限制条件就是国防开支。

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比美国低1个百分点以上。德国和意大利甚至无法达到北约要求的“国防开支占GDP 2%基准线”。最近几年的东欧和中东局势反复证明,欧洲各国不具备自主防卫的能力,更别说向远方投送战略力量了。

在2025年的海牙北约峰会上,美国要求其他北约国家在2035年之前把“安全相关开支”提升到GDP的5%,其中包括3.5%的“核心军事开支”,以及1.5%的“网络空间、基建和灾备开支”。哪怕仅仅以3.5%为标准计算,欧洲各国都差得很远。假设德国,这个欧洲国家当中的“财政优秀生”,突然把国防开支提升到美国要求的水平,那它的财政赤字也将提升到GDP的4.3%,它的国债可能在几年内上升到占GDP的80%左右。至于早已濒临危机的意大利和法国就更不用说了。

美国的上述强硬要求,揭露了一个长期被忽略的事实:欧洲各国“岁月静好”的必要条件是美国的军事保护,而且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仍然把自己搞到了财政破产边缘。美国完全可以宣称,它的财政赤字巨大,是因为承担了所谓“自由世界卫士”的角色,为了盟友的利益付出了太多(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这种说辞)。假设美国不再对欧洲提供安全保护,或者仅仅削减一点安全保护,欧洲将陷入三重痛苦之中:没有安全,没有增长,没有钱花。

缺乏长期经济增长动力

更重要的是,欧洲各国,无论是欧元区之内还是之外的国家,普遍缺乏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它们的人口正在崩溃,科技进步水平远远逊色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也逊色于中国,在某些领域甚至逊色于印度。它们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总体上是“反增长”(anti - growth)的。与美国相比,欧洲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确实比较小,社会问题似乎没那么严重,但代价是陷入长期“停滞”。

在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速之所以远远高于欧洲,是因为美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牺牲“纪律性”为代价,把自己的经济拉出了泥潭。而美国可以无视“纪律性”的根本原因,是它掌握着所谓的“美元霸权”,而欧洲没有类似的条件。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全部事实。此时此刻,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反驳:“如果欧洲维持了高度的纪律性,它怎么会把自己也搞到财政破产边缘?”

不管欧洲各国有没有什么货币霸权,它们花起钱来可一点也没手软(德国为唯一例外),绝大部分的钱既没有花到军事上,也没有花到扶持新兴企业等鼓励增长的领域。过去十多年当中,经济增长甚至不是大部分欧洲国家的主要政策议题。

对美国和欧洲未来的展望

“反增长”的政策环境,反而进一步加强了美元霸权:全球投资者都知道美国能提供更好的增长机会,都愿意持有美元资产,美国因此具备了更大的财政回旋余地,能够维持更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测试更可怕的新武器、打赢更多的局部战争。而欧洲甚至不具备任何单独行动的能力。

当然,我不认为美国能够永远把上述“循环”进行下去。最近几年美国国债的攀升速度实在太快,而“巫毒经济学”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生效。我认为马斯克是一个相当精明的商人,他对美国经济的观察是正确的。如果欧洲各国的财政危机愈演愈烈,美国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是我同时认为,就算全球性的危机发生了,美国的长期损失也会远远小于欧洲,并且能够通过未来的增长弥补损失。

在金融业有一句老话:“当所有人都知道你破产了的时候,你就破产了。”我忘了这句话是谁说的了。不过对于当前的英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来说,这种事情似乎正在发生。至于美国的问题,虽然在纸面上更严重,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坚持相信它没有破产,所以它就可以一直撑着不破产。未来怎么样,不好说;至少现在是这样的。(而且“破产”这个词似乎太严重了一点。)

作者:汇丰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汇丰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