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考动画专业:在热爱与现实间寻找答案
日期:2025-07-07 21:50:16 / 人气:5

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填报时,“动画”“二次元”成为05后、10后群体热议的焦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高票房、网络动画番剧的崛起以及动漫IP联名的火爆,让“要不要报考动画相关专业”成为年轻动漫爱好者们激烈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在《哪吒2》导演饺子“非科班出身却成就经典”的案例下,“学历无用论”在动画圈引发广泛争议,那么在2025年,报考动画专业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一、科班教育的局限: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市场对动画专业学历的质疑,很大程度上源于科班教育的局限性。在不少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陈旧,学生可能学习的是10 - 20年前出版的教材、20 - 50年前的案例,讲授近100年的动画史,课程内容与当下快速发展的行业脱节。即便在一些排名前列的院校,学生也常面临“报线下班还是线上课”“不报班不行吗”等困惑,仿佛上了动画专业仍需大量课外自学,“毕业于bilibili大学”成为网友对这一现象的幽默调侃。
高校专业开设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细分专业差异小,基础课大同小异,本硕混上,导致细分专业相关的信息增量有限。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老师缺乏成熟作品的操盘经验和最新市场动态的了解,教学停留在动画史、艺术基础理论层面,难以将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创作能力。
中国动画近10年发展迅猛,国产番剧百花齐放、短视频冲击产业、实时渲染和AI技术迭代、产业工业化体系初步形成,与美术片时代、电视动画时代差异巨大。然而,部分高校老师对产业的认识仍停留在大银幕、儿童向阶段,对网络动画等主流形式嗤之以鼻,专业分流后仍有学生选择定格、木偶剧等冷门方向,就业迷茫。产学研结合推进效果不佳,老师做市场项目反馈不好,带学生参观公司也流于形式。此外,学院派与产业在观念上存在矛盾,学校的教育和评价体系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
二、就业困境:从校园到职场的落差
动画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大多集中在美术方向,多数学生入行起点为基础制作岗位。幸运者或家底厚实者可一步到位当导演,但更多人面临残酷现实:领导可能是大专毕业培训班速通入行者,同事可能来自机械、烹饪等专业,导演本科甚至可能是学数学的。动画人才来源丰富本非坏事,但四年寒窗苦读加上培训班、网课自学后,面对这样的职场环境,学生难免迷茫。若听说同学毕业搞艺考培训年薪百万,更会加剧心理落差。
动画相关专业高端人才缺口严重,本科毕业直接就业“入行卷”,考研、读博学生少,博士点寥寥无几。持续深造的学生多是为追求教职或体制内工作,而非提升专业技能进入产业一线。不过,也有从业多年的平台动画制片人执着于统招考研并推进校企合作,其意义尚不明确。
三、学历的价值:敲门砖与能力并重
尽管科班教育存在局限,但在2025年,报考动画专业仍有一定价值,尤其对于入行无门路的学生和处于从业瓶颈期的年轻人。认可度较高的高校,如中传、北电、吉动、同济、八大美院等,其毕业生美术基本功过硬,基础素质有保障,创作下限更高。学历是入行的敲门砖,这些优秀学校的创作氛围、比赛机会、求职机会更多,就业后校友联络也能带来新的合作可能。
然而,学历并非万能。动画行业更看重能力,入行后经验、代表作等因素更为关键。做动画需要耐心、时间、努力和不断学习,很多从业者可能多年只能负责某个制作环节,难以成为导演;有人努力多年也无法暴富,只能过普通生活;还有人因在外包公司无法署名,或因公司经营问题被欠薪无奈转行。
四、热爱:跨越一切的力量
在不够成熟但快速发展的动画行业,没有唯一答案。“热爱可抵万难”,即便没有动画相关学历,也不妨碍因热爱而投身其中。这个行业充满机遇与挑战,有人凭借热爱和努力在行业中崭露头角,也有人因各种现实问题选择离开。对于考生来说,报考动画专业需综合考虑自身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既看到学历带来的优势,也做好面对行业现实挑战的准备。
高考报考动画专业,是在热爱与现实间寻找平衡的过程。它既为有志于动画行业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机会,也需要学生清醒认识到行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最终是否选择报考,对动画的热爱和持续学习的态度,都将是在这个行业中前行的重要动力。
作者:汇丰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批判原生家庭,为何成了一种 “时...07-07
- 创新药目录新方案:支付天花板的...07-07
- 创新药目录新方案:支付天花板的...07-07
- 小米汽车产能危机:YU7 爆火,...07-07